新闻中心
中国移动-上海交通大学“工业AI+”联合实验室第一届管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发布时间:2025-10-17   阅读:179

10月16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举办的“工业AI+”联合实验室第一届管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来自高校、企业的专家学者及联合实验室骨干成员30余人,共同为实验室组织架构完善、发展规划制定及核心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擘画方向,助力新型工业化推进与工业高质量发展。


_DSC3522.jpg


“工业AI+”联合实验室依托中国移动在通信技术、产业场景资源等方面的深厚积累,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技术攻坚等方面的优势,聚焦工业元宇宙、工业大模型、工业智能体等前沿领域,致力于打通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的关键链路,为工业领域注入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


_DSC3707.jpg


_DSC3750.jpg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奚立峰表示,学校将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整合科研资源,助力实验室成为工业AI技术研发的“策源地”与人才培养的“新高地”。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总经理黄刚指出,中国移动将深度开放产业场景与通信技术能力,与校方协同推进技术落地,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_DSC3819.jpg


会上举行了揭牌仪式,标志着这一跨领域创新平台正式启用。经参会人员审议,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华勇、机械系统与振动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朱向阳教授、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副总经理严茂胜、中国移动首席专家罗谌持担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聘请机电控制与物流装备研究所所长刘成良担任实验室主任,李永兵、韩韬、周威、周子涔担任实验室副主任。机电控制与物流装备研究所副所长陶建峰教授介绍了实验室基本情况,解读了《实验室运行管理章程》。


_DSC4200.jpg


杨华勇院士主持学术委员会专家评议。刘成良从研究方向、阶段目标、实施路径等方面汇报实验室发展规划,明确实验室2025-2026年重点研发课题,强调了“突破工业仿真卡脖子技术、建立国产生态体系”的核心目标。与会专家围绕“流程工业封闭难进入、离散工业需求差异化、中小企业普惠难、工业知识与信息技术融合难”等挑战,提出“聚焦1-2个重点领域、推动企业工程师参与开发、固化工业知识为通用软件”等建设性意见。


_DSC4793.jpg


林忠钦院士指出,此次会议明确了实验室运行管理规范与核心发展方向,希望各方以实验室为纽带,持续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加快推动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形成一批可落地、可推广的创新成果,为我国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实验室正式进入规范化、系统化运行阶段。未来双方将持续汇聚高校科研智慧与企业产业资源,在工业智能前沿技术领域深耕细作,为新型工业化建设注入持续动能。


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科创规划部总经理徐舸,上海交通大学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盛鑫军、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谷国迎等参加了会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