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25日,核电安全技术与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2025年度学术年会召开,会议由 承办。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荣誉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统一,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奚立峰,生态环境部核电安全监管司原司长汤搏,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宁小平,实验室主任、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毛庆等来自国内8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单位的近300名专家学者参会,围绕核电安全领域的前沿科技发展与创新成果应用展开研讨。
奚立峰回顾了实验室在核电安全科研任务协同及重大创新成果产出方面的整体情况,强调了实验室未来在推动核电安全自主可控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程中的关键作用。他表示,上海交通大学将持续支持实验室开展核电安全与装备前沿技术创新研究,深化与各行业、单位的战略合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国家核能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宁小平表示,我国核能事业正处于积极安全有序发展的最好时期。立足“百堆百年”安全稳定运行目标,并结合行业主、监管部门要求,他提出三点发展建议:一是以行业需求牵引创新布局,成为创新出题者和答题者;二是以协同创新和开放平台凝聚合力,成为研发组织者和人才汇集地;三是以成果应用提升创新效能,成为成果运用者。
会议采用大会特邀报告、专题研讨、分会报告等形式进行交流研讨。张统一以“人工智能赋能材料科学与工程”为题,汤搏以“核安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题,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王驹以“高放废物安全处置及中国北山地下实验室新进展”为题,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刘伟以“工业智能新架构新范式:面向混合智能的工业Agentic架构”为题,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廖业宏以“大型压水堆事故容错燃料研究进展”为题,分别做大会特邀报告。
会议设堆芯与燃料组件关键热工水力问题研究、严重事故下安全壳内热工水力现象研究、核电关键材料服役安全、数智化与先进测控技术研究及核电厂流出物中氚和碳14处理5个专题论坛,40余位学者围绕各专题就核电安全发展趋势和主要研发方向深入探讨。此外,会议还设置了反应堆安全与事故防控技术、装备与材料安全技术、人因安全与数智技术及放射性废物安全技术4个分会场,60余位学者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和行业动态,增进了核电安全领域的学术交流与知识共享,也为青年研究者提供了展示成果与拓展合作的平台。
与会专家还参观了中广核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电气核电设备有限公司、上海第一机床厂有限公司以及上海核能装备测试验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