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新生顺利开启科研生涯、明晰学业规划,机器人研究所于近期成功举办四场迎新主题师生午餐会。系所教工党支部书记吴建华,支委孟建军、李广晔,研究生班主任董伟,研究生教学负责人邹江,青年教师王东、陈飞飞、张磊、李潇、陈晨、李登峰,以及思政教师郭莉出席,并与75名新生围绕科研入门、行业发展及职业规划等话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活动伊始,同学们依次介绍了个人背景及研究方向。随后,与会导师结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分享了宝贵的经验与建议。

吴建华在调研新生参与课题组组会的情况后指出,组会是科研训练的核心环节,对新生融入团队至关重要。他认为,研究方向并非苦思冥想而来,而是在一次次组会的倾听、讨论与交流中逐渐清晰的,要变“被动旁听”为“主动思考”,在与师友的思维碰撞中,逐步凝练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

孟建军强调,科研初期应保持学习者心态,并通过系统阅读文献逐步构建研究体系。他指出,从“参与者”到“主导者”的转变需要时间积累,更需要与导师保持积极沟通。面对课题组新拓展的研究方向,他鼓励同学们跨团队学习,大胆探索跨学科知识。

邹江针对专业硕士培养特点,建议同学们科学规划时间,平衡课程学习与科研进度。他特别提醒研究生应尽早加入课题组,不断丰富项目经历,高质量完成科研论文。

李威认为,学生是自己科研的第一责任人,主动性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他建议新生从研读课题组往届学位论文入手,日常生活中多向师兄师姐请教,从而提升科研效率、快速找到研究方向。
陈飞飞结合工程实践强调,机器人研究应面向重大工程需求,聚焦实际问题。在科研起步阶段,他提醒同学们“先完成再完美”,科研目标应切实可行,在实践过程中持续优化提升。
针对职业发展,郭莉建议新生双管齐下:一方面通过科研实践锤炼综合能力,另一方面主动寻求学院与学校就业部门的专业支持,及时把握就业动态。

在学校深入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的背景下,研究所创新推出的迎新午餐会不仅搭建了师生面对面交流的平台,也为新生科研学习指明了方向。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同学们进一步增强了对专业发展的信心,对如何开启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形成了更清晰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