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风采
【2025年上海市优秀毕业研究生】蒋凯佳:恒心如擎,行至广远
发布时间:2025-04-10   阅读:258

人物白描:蒋凯佳,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2025届硕士毕业生,毕业后将前往国家管网集团,曾获2025年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上海交通大学比亚迪奖学金、中船集团七一一研究所奖学金、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优秀学生党员、三好学生等荣誉。

40_单人生活照_照片1--蒋凯佳.jpg

百舸争流——长风万里启新程

破浪逐风,是新故事,也是新起点。蒋凯佳在20229月被保送到 ,跟随乔信起老师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她勤奋学习,专业课程成绩优异,刻苦努力,带着“打破沙锅问到底”的钻研精神,深入研究科研课题,将崭新的自己书写在交大的校园里。

道虽阻长,行且将至。科研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选择了一个全新的陌生领域。读研期间,蒋凯佳的课题方向是船舶碳捕集系统,但有人在研究船舶排放,有人在研究碳捕集系统,将两者结合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为了快速掌握此方向的专业知识,她在图书馆埋头苦读,学习基础,拓展视野,尝试与本专业的知识交叉融合,但曾一度陷入瓶颈。科学研究本来就是一件反复失败、反复尝试的过程,这需要过程,也需要勇气。在和导师进行反复的交流沟通后,她修正目标,再次沉下心去汲取知识,并积极与课题组同学交流,请教有相关经验的老师学者,这样一点一点也算是迈出了第一步。

深耕专业,学思不辍。在此基础上,蒋凯佳查阅大量文献并进行整合分析,终于摸索出了自己的研究体系——集成与应用。船舶碳捕集是目前碳基燃料船的有效减碳手段,但是其高能耗和难应用的问题是研究难点,因此,蒋凯佳深入探索了船舶碳捕集技术的核心原理与应用前景,充分了解船舶碳捕集系统全链条的能源集成和创新应用的理论知识。当然,蒋凯佳的研究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她还积极参与了实验室的碳捕集模拟项目的实地测试。在一次次的实验与优化中,她深刻地体会到了科研的不易与快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的体系逐渐在她的大脑中形成和完善,同时也取得了一些小成就,她发表的船舶碳捕集系统集成专利与论文,为航运业的多能源、新能源集成和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与方向。这些科研经历锻炼了她不畏挫折的科研态度和积极乐观的处事原则,也让她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40_其他照片_照片2(右一)-蒋凯佳.jpg

追风赶月——万里关山从头越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作为一名学生党员,蒋凯佳始终坚定自己的信念,时刻以一名优秀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将自身理想与祖国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正如“选择了交大,就选择了责任”一样,交大人的红色血脉在她身上得到了更好的体现与传承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在学习科研之外,蒋凯佳还曾担任系所学生党支部的一名支委,她深知,作为一名党员,不仅要专业过硬,更要政治坚定、作风优良。因此,她积极推动党支部成员的理论水平提升,坚持线上线下双通道学习,与同志们共同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交流思想感悟。同时作为支委,她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组织并参与了多次党组织活动,努力发挥自身的党员先锋作用,并带动身边同学投入到党组织建设中来,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学生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评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优秀学生党员荣誉称号。

青春责任,大有可为。在科研之余,蒋凯佳热心公益实践,坚定青春责任。在疫情期间,担任核酸检测志愿者,用实际行动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她主动参与上海市图书馆志愿服务工作,走出校园,服务社会;她多次参与成为学术会议志愿者,为学术会议的开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也从另一个视角感受到了科研学术的魅力;她还参与无偿献血公益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爱与温暖。

40_其他照片_照片3(二排左二)-蒋凯佳.jpg

志之所向,无问西东。在面对求职选择时,蒋凯佳最初也和这个年纪的大多数人一样迷茫无措,为了解就业现状,她参加了学院组织的就业引导活动,在实践中去寻找自己的答案。在实践活动中,她感受到了航天军工的大国工匠精神,也体会到了国央民企的责任担当气魄,作为一名交大学子,她思考着自己应该为国家做些什么,交大的校训“饮水思源,爱国荣校”为她指明了方向,那就是选择加入国家管网集团。国家管网作为一家年轻的央企,是国家深化油气能源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她想要加入国家管网集团,为打造油气“全国一张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毕业后,蒋凯佳将紧跟国家双碳发展战略,励志在新能源管道领域做出更有意义工作,不负初心,勇往直前。 

云程发轫,万里可期,攻学术科研,青春社会蒋凯佳始终是一个躬行在人生道路上的前行者。在未来,她将继续怀揣赤子之心,踏浪而歌,行至广远!


供稿:蒋凯佳   编辑:毕天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