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学院召开2024-2025春夏学期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聚焦新时代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深入研讨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与创新发展方向。
会上通报了学院教学思想大讨论人才培养实践情况、AI+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专业建设进展、新一轮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及本科教师教学综合评价实施进展,审议了2025年6月批次学士学位授予申请名单及机械动力类-数学与应用数学双学士学位培养计划调整事项。
与会委员围绕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理念等展开研讨。顾问陈关龙强调,人工智能应助力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反思过程应纳入教学评价体系,以形成全面的教学评价闭环。吴静怡提出,学院应加强机械动力大类融合培养,她建议面向动力学科生源挑战,积极整合核能、氢能等前沿方向,打造具有交大特色的能源学科群。杜朝辉表示,培养方案修订应立足学院教学改革积淀,强化目标导向的课程体系顶层设计;AI赋能应深入教学模式变革,构建“教师-学生-AI”三元互动生态。胡永祥提出三项未来工作重点:一是重构培养逻辑,以能力图谱为核心打通特色班与主修专业培养路径;二是突破AI赋能瓶颈,探索建设支撑教学全链条的学科大模型;三是强化动力学科建设,依托储能国家平台打造“化学-材料-能源”交叉课程高地。
会上,大家一致认为,面对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挑战,学院应以创新思维突破传统框架,精准锚定时代坐标,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深度发挥学科优势、持续深化育人体系变革,推动培养体系的内涵式升级与高质量发展,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未来战略型工程科学家提供坚实支撑。